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資訊社會學
Sociolog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林鶴玲 
課號
Soc7027 
課程識別碼
325 M282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318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外系人數限制:7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2Soc7027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電腦與網際網路在20世紀末開始快速發展,如今已經滲透瀰漫於當代生活的每個面向中;從工作到遊戲,資訊傳播科技形成的基礎架構成為人們每日互動與行動的中介。網際網路社會文化的研究也從cyberspace帶來的各種科技想像,一路轉進到與實體世界高度結合的手機使用、社群媒體文化、遊戲實況、網紅經濟等日常生活現象。本課程根據網路科技作為社會空間、公共領域、勞動生產平台、傳播媒介等面向來組織,探討資訊傳播科技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結構環境如何彼此影響。本課從社會學如何(相對)缺席於資訊社會研究領域開始,接著探討一些與社會學關係最密切的資訊科技社會意涵──數位身體與身分認同、線上社群及社會互動、青少年媒介文化、性別權力關係、集體行動與社會運動、公共領域與民眾政治參與、新媒體文化趨勢、勞動生產與數位經濟等,並以資訊社會學的未來展望作結。 

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
在完成本課基本要求之後,修課學生應該大致具有以下能力:
(1) 理解數位新媒體興起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文化脈絡;
(2) 掌握文化研究、科技與社會與社會學等學術領域如何思考資訊科技之發展、看待數位傳播媒介對於當代文化與社會所具有之意涵;
(3) 運用從社會學與文化理論發展出的基本概念來分析資訊科技發展中出現的(特定或某些)重要現象與學術議題;
(4) 試著從所閱讀的領域中,開發出一個未來可以繼續深入研究的實證現象,並對相關現象的基本理論有所掌握。 
課程要求
本課上課時請勿使用手機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請與教師約定時間 
指定閱讀
見紙本課程大綱 
參考書目
見紙本課程大綱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程參與 
25% 
含課堂參與討論、負責兩週導讀 
2. 
閱讀心得5篇 
45% 
請自行選定5週,寫5篇該週指定閱讀之摘要與讀書心得,每篇約1500字(每篇各佔9%,共佔45%) 
3. 
期末報告 
30% 
請就課程相關主題選擇期末報告研究題材,於期中(4/26)提出1頁書面大綱,並於期末以口頭報告與書面形式繳交完整版本(以5000~7000字為原則,30%),這份報告的精神是朝向寫作一份未來有發表可能的論文的初稿型態、碩士論文的大綱,或是學術研討會投稿論文的詳盡摘要。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課程內容介紹、學習評量說明 
第2週
3/1  【和平紀念日放假】資訊社會想像及歷史發展 
第3週
3/8  虛擬文化:身體與認同 
第4週
3/15  社群與互動 
第5週
3/22  性別 
第6週
3/29  媒介使用文化:青少年與尋伴 
第7週
4/5  【溫書假】 
第8週
4/12  公共領域 
第9週
4/19  集體行動與社會運動 
第10週
4/26  【期末報告主題及大綱討論】 
第11週
5/3  同儕生產 
第12週
5/10  無酬勞動 
第13週
5/17  就業市場與勞動處境 
第14週
5/24  電玩與遊戲化 
第15週
5/31  媒介文化:參與和抵抗 
第16週
6/7  【期末報告課堂口頭分享】 
第17週
6/14  【端午節放假】